唯识三十论释
作者:守培译
出版时间:1935
出版社:佛学书局
页数:122
《释论十三唯识》是一部深入阐释唯识学的佛教经典著作。
书中围绕唯识学的核心理论展开论述,着重解析了识的转变与诸法的本质。在识的分类方面,详细阐述了阿赖耶识、末那识和了别识等八识的特性与功能。阿赖耶识作为根本识,蕴含着无始以来的种子,其性质为无覆无记,能生起现行,是一切法的根源,如同一座蕴藏无尽潜能的宝库,其种子在因缘和合下产生诸识及世间万物。末那识则具有思量性,恒常执取阿赖耶识的见分,产生我执,其与四烦恼心所相应,形成染污意,这种染污意影响着众生的认知与行为,使其深陷于自我的执着中。
对于诸法,本书深入探讨了其假有性与唯识性。指出世间万物皆依因缘和合而生,如同梦幻泡影,并无真实的自性,此为假有。而一切法皆不离识,外境是由识所变现,并非实有外境,强调了“万法唯识”的核心观点,打破了众生对客观世界的实有执着。
在修行层面,详细说明了从资粮位到究竟位的修行次第。资粮位的修行者开始积累福慧资粮,对诸法生起正信;加行位则通过四加行等修行方法,伏除二取随眠,深化对识性的理解;通达位时,修行者亲见唯识性,能取所取的二取空得以现证,但仍有细微的执着;修道位持续断除烦恼所知障,净化识性;究竟位则圆满转依,证得无漏智,达到解脱自在的境界,此时修行者彻底摆脱了烦恼的束缚,实现了心灵的超越与解脱,如同从黑暗走向光明,获得了究竟的涅槃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