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宗教  ->   宗教  ->   佛教  ->   宗派

唯识三十论纪闻


作者:太虚演讲;如如记录

出版时间:1930.10

出版社:佛学书局

页数:40

相关书籍

唯识三十论释
新唯识论
二十唯识论疏
国立北京大学50周年纪念论文集文学院 第15种 十韵汇编资料补并释
十三经概论
三三医书第二集第十三种 延陵弟子纪要
二十世纪伤寒论
老上海三十年见闻录 下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第30本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三十周年纪念专号 上
老上海三十年见闻录 上

简介

《唯识三十论纪闻》由太虚法师演讲,如手记录,1920年10月由上海佛学书局初版。本书围绕世亲菩萨所造的《唯识三十论》展开深入阐释,是理解唯识学核心要义的重要参考书籍。

书中开篇介绍了 “唯识” 的基本概念,“唯” 有简别、抉择之义,“识” 指明了分别。唯识强调识外无境,世间万物皆由识所变现。书中详细阐述了识的分类,如八识中的阿赖耶识、末那识和前六识,各有其独特功能与特性 。阿赖耶识含藏一切种子,是万法生起的根本;末那识恒常思量,执着于自我;前六识则负责对六尘境界的了别 。

同时,对识的四分义进行了解说,即相分、见分、自证分和证自证分,它们相互关联,共同构成识的认知体系。在阐述过程中,还探讨了三性,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解释了世间法看似存在却无真实自性的本质 。

此外,本书介绍了唯识行位,包括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习位和究竟位。修行者在不同阶段通过对唯识义理的理解和实践,逐步伏断烦恼,证得佛果 。每个阶段都有其相应的修行目标和境界,引导修行者不断趋近解脱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讲解,本书系统地呈现了唯识学的理论架构和修行路径,为研究和修习唯识学的人提供了详细指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