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氏姓制度研究


作者:袁业裕编述

出版时间:1936

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页数:80.0

相关书籍

中国古代氏姓制度研究
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的研究
中国土地制度研究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及制度 一册
中国古代公产制度考
中国古典戏曲总录之四 明代杂剧全目
中国考试制度研究
中国古代学术流变研究十篇
两汉州制考 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庆祝论文集抽印本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第8集

简介

《中国古代氏姓制度研究》深入探究中国古代氏姓制度的起源、发展与演变,为了解古代社会结构提供关键线索。

书中指出,氏最初是血族或地域团体之名。其命名原因丰富多样,如因部落所居之地、封邑、官职、技艺等得名,像以国为氏、以邑为氏、以官为氏等情况十分常见,由此衍生出众多氏名,形成复杂的氏名体系。

姓则蕴含母系族制的遗意,与生字密切相关,源于母系社会中女子所居之地等因素,体现了母系氏族的特征。在原始民族的观念里,存在着特殊的生育思想和夫别居风俗,这使得姓在婚姻关系中具有重要意义,产生了同姓不婚的原则。此原则基于人们对近婚危害的认识,以及对伦理道德和生育繁衍的考量,是古代社会维护族群健康发展的重要规则。

随着社会演进,父系姓逐渐产生。在不同的部落系别,如太昊伏羲氏系、炎帝神农氏系、黄帝轩辕氏系等,姓的传承与发展各有脉络,或因母系传承,或因赐姓等情况而有所变化。

氏姓制度与祖先崇拜紧密相连。在古代祭祀中,祖先祭祀占据重要地位,姓族的祖先崇拜体现了血族或共同信仰的联系,而氏的祖先则有着不同的想象与来源,反映出社会结构的层次与演变。

总之,古代氏姓制度从母系到父系的转变,以及在社会各方面所起的作用,对古代社会的家族、婚姻、宗教、政治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研究古代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