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波杂志 上
作者:(明)周辉著
出版社:上海进歩书局印行
页数:102
《清波杂志》是南宋周辉所著的一部极具价值的史料笔记,成书于南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 - 1194)。周辉字昭礼,出身海陵望族,虽一生未入仕途,但家庭藏书丰富,自幼受父亲熏陶,积累了深厚的文化素养。他一生游历甚广,足迹遍布扬州、建康、无锡、江西等地,甚至远至金国,丰富的阅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充足的素材。晚年,他居住在杭州清波门南,往来湖山之间,把酒赋诗,将平生所读、所闻、所见、所游记录成集,以居所“清波”为名,著成《清波杂志》,另有《清波别志》三卷。
《清波杂志》共十二卷,333则,每一卷由诸多短文构成。内容包罗万象,涵盖了宋代的典章制度、时事政治、名人逸事、风俗物产、气候饮食等多个方面。其短文内容多以类相聚,便于读者阅读。在对人物的记述上,周辉秉持辩证公允的态度,比如在描写蔡京时,既写了他怂恿宋徽宗生活奢侈、毁民屋建园林的恶行,也承认其办事能力强的事实,使得苏轼、王安石、司马光、蔡京等宋代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读来仿佛看完一幅宋代群臣图册。
书中内容的安排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以朝廷轶闻和名人轶事为主,由于周辉生于官宦之家,自幼耳濡目染朝廷之事,成年后又多与朝中官员交友,所以这方面的描写占据较大比例,能有效补充史籍记载的不完整。比如崇宁二年刘逵、吴拭奉使高丽一事,史籍记载简略,而《清波杂志》则详细记载了徽宗派遣他们出使高丽的目的。二是对典章制度与社会风俗的记载。周辉游历多地,对各地风俗习惯和典章制度都有一定了解,因此书中记录了不少相关内容,如官员“赴调违期”的缘由、古代民间男女见面的“夹拜”礼节、西南样柯的习俗以及浙江水乡的火葬等。三是其它方面的记载,像有关气候方面,讲述了周辉出使金国时亲历的气候与北地的不同;还提及了各地的土特产,如泰州的名酒雪酷、建州的名茶密云龙等。
《清波杂志》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其一,它可补史料之不足,其中记载的很多朝政轶事与名人轶事是正史所没有的,部分材料在编撰史籍时已被引用,如《宋史·王雱传》就引用了其中关于王安石之子王雱的传记资料。其二,保留了大量宋代的已佚诗文,具有辑佚价值,后人可据此搜索整理名人文集,补充缺失部分,如《清波杂志》中引用的《夷坚戊志序》和李清照的《语溪中兴颂诗》等。其三,它具有较大的影响,书中的材料不仅被正史引用,还为其他笔记所采用,保留的诗词也被《宋诗纪事》《全宋词》等吸收。
《清波杂志》的内容独特,很多资料源于周辉自身的见闻,是难得的原始材料,保存了宋代当事人的所见所闻。在文章结构上,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杂中有细,周辉会有意识地将相关的人物、事件放在一起叙述,以类相聚。后世传本众多,从宋代到近代有多种版本,如宋刊本、万历年间商浚的《稗海》本、鲍廷博《知不足斋本丛书》本、张元济的《四部丛刊》本等。作为宋人笔记中较为著名的一种,《清波杂志》是研究宋代历史、社会、思想和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尤其是其中记载的宋金结盟的细节,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