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论 再版
作者:恩格斯著;彭嘉生译
出版时间:1932.04
出版社:上海南强书局
页数:227
《费尔巴哈论》由恩格斯著、彭嘉生译,1929年由上海南强书局出版。本书聚焦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深入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历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书中首先回顾了黑格尔哲学的兴衰。黑格尔的辩证法蕴含着革命性,其 “凡是实在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实在的” 命题,在辩证法的作用下转化为 “一切存在的都是值得死灭的”,但他的体系为了追求绝对真理,最终保守性占据上风 。随着时代发展,黑格尔学派分裂,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问世,使唯物论重新登上哲学舞台,其思想在当时具有解放作用,但也存在局限性,如将唯物论与特定历史形态的唯物论混同,在历史领域仍未摆脱观念论的束缚 。
恩格斯进而剖析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明确划分了观念论和唯物论两大阵营,并指出费尔巴哈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及不足 。在批判费尔巴哈宗教哲学和伦理学的基础上,恩格斯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强调历史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政治斗争是阶级斗争的表现,经济因素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同时,他还介绍了辩证法的唯物论的形成,肯定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强调应将其从观念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其成为研究世界运动规律的科学方法 。
书后附录了马克思的《费尔巴哈论纲》、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补遗》等重要文献,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为读者深入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