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辨伪集语
作者:张西堂辑点
出版时间:1935.11
出版社:朴社
页数:148
《唐人辨伪集语》是一部系统梳理唐代学者在文献辨伪领域贡献的著作。唐代作为文化鼎盛时期,学术研究蓬勃发展,学者们开始以严谨态度审视古代经典的真伪问题。他们通过考据文字、分析内容、比对历史背景等方法,对《尚书》《周易》等古籍中的部分篇章提出质疑,认为存在后人伪作的可能。这种辨伪工作不仅展现了唐代学者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也为后世文献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书中重点收录了孔颖达、颜师古等代表性学者的辨伪论述。例如,孔颖达在《五经正义》中通过分析经文语言风格与历史背景的矛盾,指出某些内容可能系后人篡改;颜师古则在注解史书时,对流传文本中的讹误与附会进行了细致辨析。这些考辨不仅关注文本内在逻辑,还结合外部证据,形成了多维度的辨伪体系。
唐代学者还深入批判了伪书现象的社会根源。他们指出,伪作往往与政治需求、宗教传播密切相关,如为巩固统治合法性或宣扬特定思想而伪造文献。辨伪工作不仅旨在还原历史真相,更试图剥离附加在经典上的功利性意图,维护学术的客观性。
该书不仅总结了唐代辨伪的学术成果,更折射出当时思想界的动态。学者们在考据中体现的怀疑精神与实证方法,对宋明以降的考据学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古代学术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通过此书,读者可窥见唐代学者如何以理性思辨解构传统权威,为后世树立了文献批判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