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院制度


作者:盛朗西编

出版时间:1934.11

出版社:上海:中华书局

页数:240

相关书籍

两汉州制考 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庆祝论文集抽印本
广东书院制度沿革
中国中古时期的田赋制度
中国历代征兵制度考
中国之田赋制度
中国土地制度研究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及制度 一册
中国古代公产制度考
中国仓储制度考
中国政体制度小史

简介

《中国书院制度》系统梳理了中国书院从起源至清代的发展演变历程,是研究书院历史的重要著作。

书院之名始于唐,唐玄宗时集贤殿书院为朝廷修书之地。至宋初,天下有白鹿洞、岳麓、应天、嵩阳等四大书院,后书院数量渐增,成为儒生讲学之所。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订立学规,影响深远,其教学重品德修养与学术研讨,为后世书院树立典范。

元代书院数量超宋代,政府加以保护与扶持,书院成为传承程朱理学的重要阵地,诸多学者在书院讲学授徒,促进了学术交流与文化传播。

明代书院在初期稳步发展,中期王阳明心学兴起,其弟子广建书院传播学说,书院盛极一时。但后期书院因涉足政治引发争议,张居正、魏忠贤等曾禁毁书院,如东林书院因讽议朝政,成为政治斗争焦点,多次被毁又重建。

清代书院在顺治时即有修复,雍正年间获官方大力支持,各地书院蓬勃发展。书院教学内容丰富,涵盖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理学等,且藏书众多,部分书院还有学田提供经费。然而,晚清面对列强入侵与社会变革,书院教育渐显陈旧。光绪年间,受西学东渐影响,书院纷纷改制为学堂,如湖南时务学堂等积极引入新学,培养新式人才,开启教育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