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研究


作者:温裕民著;王云五编辑主干

出版时间:1930.11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页数:116

相关书籍

两汉州制考 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庆祝论文集抽印本
论语研究
伤寒论研究
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单刊甲种之十四 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 下
中国语言学研究
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 湖北方言调查报告 第1、2册
谜语研究
客家研究导论
民间音乐论文集 第2集 第2版
安阳发掘报告 专刊

简介

《论语研究》是一部系统探讨《论语》思想体系的学术著作。全书共分五章,从文献考据、哲学思想、道德观念、政治学说及教育理念等多维度展开研究。

第一章"论语考原"详细考察了《论语》的成书过程。作者指出该书非一时一人之作,而是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长期辑录的成果。通过分析不同篇章的文体差异及称谓变化,论证了《论语》经历了从原始记录到最终编纂的复杂过程。本章还梳理了汉代齐论、鲁论、古论三家版本的流变,以及张侯论对三家之说的整合。

第二章"孔子之哲学观"系统阐释了孔子的核心思想。作者将"道"分为天道与人道,指出孔子哲学以"法天"为根本,以"主仁"为纲领。对于人性问题,孔子持品质三分说(上智、中人、下愚),强调通过教化使人向善。在命运观上,既主张"知命""安命",又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章"孔子之道德观"重点分析了"仁"的多重内涵。作者认为"仁"包含爱人、诚笃、坚毅、明德、惠泽等多重维度,是统摄孝悌、忠信等德目的总纲。本章还探讨了刚勇、智慧、义理等道德范畴,以及君子修身的具体方法,构建了完整的儒家道德体系。

第四章"孔子之政治观"阐述了正名思想与德治主张。作者强调孔子将"正名"作为为政首要任务,旨在重建社会秩序。德治思想包含修己、尽职、富民、举贤、化民等多重要求,体现了儒家"仁政"的理想。制度方面主张"损益"原则,兼顾继承与创新。

第五章"孔子之教育观"全面总结了孔门教育特色。作者指出孔子坚持"有教无类"的普及原则和因材施教的方法,教学科目涵盖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方面。特别重视礼乐教化,通过"博文约礼"的培养路径,塑造文质彬彬的君子人格。

该书资料翔实,论证严谨,既尊重传统注疏,又融入现代学术视角,对理解《论语》的思想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