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发掘报告 专刊


作者:李济总编;傅斯年,董作宾,陈寅恪,丁山,徐中舒编;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白编

出版时间:1931

出版社:北平北海公园内本所

页数:557

相关书籍

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 1 安阳发掘报告 第2期
中国田野考古报告集 考古学专刊 丁种第六号 洛阳烧沟汉墓
安阳发掘报告 第1期
安阳发掘报告 第2期
安溪唐墓发掘研究报告
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 湖北方言调查报告 第1、2册
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发掘报告
长沙发掘报告
南唐二陵发掘报告
中国田野考古报告集 考古学专刊 丁种第十号 上村岭虢国墓地 黄河水库考古报告之三

简介

《安阳发掘报告第三期》是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的重要考古学刊物。

书中董作宾的《大四版考释》对同时同地出土且较完整的四块大龟版进行深入研究。在卜法方面,通过对龟版的分析,发现了左右对贞及一事两决的卜法,明确了一版上贞卜先后次序、所用时日的规律,还详细阐述了钻、灼与兆的情况及相互关系,为了解商代龟卜方法提供了关键依据。

李济的《俯身葬》聚焦于安阳小屯村北及西北地的墓葬发掘成果。文中详细描述了俯身葬的墓葬形制、出土器物等情况,通过与其他地区及不同时期墓葬的对比分析,推断出俯身葬是中国铜器时代中期的一种习俗,在殷商民族中较为流行,且在殷商都城迁移后仍持续了一段时间,后逐渐被仰身葬取代。同时,对墓葬中出土的戈、觚、爵等器物的形制演变进行了细致探讨,为研究古代兵器和礼器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董作宾的《卜辞中所见之殷历》致力于从甲骨卜辞中梳理殷商历法。其内容涵盖纪日法,如干支纪日的运用及相关规律;纪句法,包括旬的纪法和日数的计算方式;纪月法,明确了大月、小月的天数及闰月设置情况;纪时法,确定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划分;纪祀法,阐述了祭祀与纪年的关联等方面,为研究商代历法体系提供了丰富而详实的资料。

徐中舒的《再论小屯与仰韶》则对小屯和仰韶文化的关系展开深入研究,通过对比两者在鸟兽纹饰等方面的差异,结合历史文献中关于夏代的记载,推测仰韶可能是虞夏民族的居住地,为探究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在考古学和历史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