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丛书 第3编 54 文学类 乐府文学史
作者:罗根泽编
出版时间:1932.01
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页数:290
本书为《乐府文学史》,由罗根泽编述,属“中国文学史类编”丛书之一,聚焦中国乐府文学的发展脉络。全书以朝代为经、文体为纬,系统梳理从先秦至唐代的乐府文学演变,尤其注重乐府与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思潮的关联。
书中先追溯乐府起源,指出其得名于汉代官署,初为民间歌谣与文人创作的合流。两汉乐府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为特色,如《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既展现社会矛盾,亦具文学审美价值。魏晋时期,曹氏父子引领文人拟乐府潮流,作品篇幅扩展,四言、五言、七言并兴,风格从质朴转向华丽,如曹操《短歌行》兼具慷慨与抒情。南北朝时,南北乐府呈现鲜明差异:南方以《子夜歌》为代表,多写儿女情长,风格柔婉;北方如《木兰辞》,洋溢刚健豪迈之气,且融入胡族文化元素。
唐代为乐府发展鼎盛期,初唐四杰突破宫廷诗局限,拓展题材;李白承魏晋遗风,作品兼具浪漫与现实关怀;杜甫“即事名篇”,以《三吏》《三别》等揭露社会疮痍;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以《卖炭翁》等诗反映民生疾苦,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全书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各时期乐府的形式变革、主题演进及社会动因,既勾勒宏观发展脉络,亦考辨具体作品的时代背景与艺术特色,体现了作者对乐府文学的系统研究与深刻洞见,为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学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