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作者:梁启超著

出版时间:1936.03

出版社:上海:中华书局

页数:69

相关书籍

孔子家语 再版
孔学三种 孔子家语
国学小丛书 孔子
孔子社会哲学
孔子哲学
孔子圣迹图
孔子故里史迹考略 第1辑
横眉集
孔子哲学研究
孔子演义 第2册 至圣事迹 历史长篇

简介

《孔子》是梁启超所著的关于孔子的研究著作,深入剖析了孔子的生平、学说、思想以及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书中首先梳理了孔子的生平事迹,他生于周灵王二十年,出身低微,一生经历丰富,曾在不同年龄阶段担任多种官职,还曾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注于教育和著述。其所处时代,政治局势复杂,贵族政治衰落,思想领域百家争鸣,这些都对孔子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研究孔子学说的资料方面,作者指出,六经虽不一定全是孔子所著,但与孔子思想密切相关;《论语》是研究孔子的重要资料,但也存在局限性;此外,《孟子》《史记》等书籍中的相关记载,也可作为研究的参考,但需谨慎甄别。

关于孔子的学说,涵盖了多个方面。在学术上,孔子强调博学、一以贯之与忠恕之道,认为学习应注重实践和思考。在为人方面,他倡导“仁”与“君子”的理念,希望人们能完善人格。在教育上,重视礼和乐,认为礼可规范行为、培养自律,乐能陶冶性情、促进社会和谐。同时,孔子还提出正名思想,认为明确事物的概念和名分对社会秩序至关重要;其知命、对待鬼神的态度也颇具哲学意味。

孔子的哲理思想体现在对《易》的研究中,他将《易》视为宇宙的代名,认为宇宙由乾坤两种相对的力量相互作用而形成。在政治论方面,孔子向往大同社会,《春秋》则是他表达政治理想的著作,其中蕴含着正名主义、微言大义等思想。

作者还阐述了孔子的“时中”观念,认为这是其思想的特色,体现了孔子对时代变化的深刻理解和适应能力。孔子的人格魅力体现在知、情、意三个方面,他勤奋好学、情感丰富、意志坚定。此外,书中对孔门弟子及后学的流派和特点也做了简要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