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阿剌伯海上交通史
作者:桑原隲藏著;冯攸译
出版时间:1934.09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页数:304
《中国阿拉伯海上交通史》由桑原骘藏原著,冯攸翻译,是一部系统研究中国与阿拉伯海上交通历史的学术著作。本书旨在梳理古代中国与阿拉伯在海上贸易、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脉络,展现其历史全貌。
书中开篇介绍市舶司相关内容,包括市舶使名称起源、职掌等,探讨阿拉伯人在东洋贸易的活动,考证日本、朝鲜国名在阿拉伯文献中的记载,梳理波斯到中国的航路,以及对坎富、广府等贸易地点的位置和名称进行考释。
接着,按时间顺序阐述不同朝代中国与阿拉伯的海上贸易情况。唐代广州、扬州、泉州等地对外贸易已颇具规模,外商往来频繁;宋代海外贸易更为繁荣,广州、泉州成为重要贸易港口,市舶司的设立和相关政策促进了贸易发展,同时中国铜钱大量流出海外。书中还讲述了元代对海外贸易的重视,泉州在这一时期的重要地位以及与南海诸国的贸易往来。
此外,本书深入探讨了蕃坊、蕃长等相关制度,介绍外国人在中国的居住、管理情况,以及唐宋时期对外人犯罪的法律规定和处置方式。还涉及阿拉伯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如伊斯兰教的禁食习俗、宗教建筑等,以及中国与阿拉伯在通婚、教育、科举等方面的交流。最后,对蒲寿庚等历史人物进行了详细介绍,分析其在宋元时期海上贸易和政治中的作用与影响。通过丰富的史料和严谨的考证,本书为研究中国与阿拉伯海上交通史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