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内阁制度


作者:萨师炯著

出版时间:1946

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页数:112.0

相关书籍

清代考试制度
辽金乣军及金代兵制考 第2版
清代之监察制度论
中国内阁制度的沿革
明清内阁大库史料 第1辑 明代
清代考试制度资料
内阁大库现存清代汉文黄册目录
无题集 现代中国女作家小说专集
清代名人左宗棠家书
清代名人彭玉麟家书

简介

《清代内阁制度》由萨师炯所著,是一部深入研究清代内阁体系的专业著作,为了解清代政治制度核心架构提供了关键线索。

书中梳理了中国历代中枢制度演变,自先秦至隋唐,宰相制度历经多次变革,如秦汉丞相制、隋唐三省制,这些演变奠定了清代内阁制度的历史基础,展现了政治制度的传承与创新。

在清代内阁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方面,作者详细阐述其起源于后金政权,历经顺治、康熙等朝逐步完善。内阁成员包括大学士、学士等,其任用标准、职责权限随时间推移有所变化,反映了政治形势与皇权需求的动态调整。例如,大学士品秩与职权在不同皇帝统治下有所差异,体现了皇权对内阁的掌控力度变化。

内阁的职权与运作是重点内容。其法定职责涵盖辅助皇帝决策、起草诏令、审核奏章等,但实际权力常受多种因素制约。在决策过程中,内阁需遵循严格程序,与六部等衙门协作,不过在皇权高度集中的清代,其决策影响力有限,常沦为执行机构,且受军机处等新设机构冲击,权力逐渐被分散。

此外,本书还探讨了内阁与其他机构关系,如与翰林院在文化事务、文书处理上的紧密合作与分工;与地方行政长官存在一定联系,地方事务有时需内阁协调,但随着晚清地方势力崛起,内阁对地方控制减弱。在清末新政背景下,内阁制度变革成为必然,新内阁制应运而生,虽具有一定现代性,但在复杂政治环境中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折射出清代政治制度在时代变革浪潮中的困境与挣扎,为研究清代政治史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