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针灸甲乙经 卷7-9


作者:(明)王肯堂辑

出版时间:光绪33

页数:152

相关书籍

黄帝针灸甲乙经 卷1-2
黄帝针灸甲乙经 卷3-4
黄帝针灸甲乙经 卷5-6
黄帝针灸甲乙经 卷10-12
针灸甲乙经 卷8-12
钦定四库全书 子部 针灸甲乙经 卷7
钦定四库全书 子部 针灸甲乙经 卷1
钦定四库全书 子部 针灸甲乙经 卷2
钦定四库全书 子部 针灸甲乙经 卷10-12
钦定四库全书 子部 针灸甲乙经 卷4-5

简介

《黄帝针灸甲乙经》是魏晋时期皇甫谧编撰的中医针灸经典著作,全书共十二卷,系统总结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古籍的精要内容。该书成书于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奠定了针灸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卷主要论述人体生理病理,包括精神五脏论、阴阳表里、气血津液等基础理论。书中提出"五脏藏神"的观点,详细阐述了五脏与情志的关系,如"肝藏魂""心藏神"等,并分析了五色诊病的原理,强调"察色按脉"在诊断中的重要性。

第二卷至第十二卷系统记载了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详细论述了349个腧穴的定位、主治及针刺方法。书中首创按部位分类腧穴的方法,将穴位分为头、背、腹、四肢等部,并记载了针刺深度、留针时间等操作规范,如"刺入三分,留七呼"等技术要点。

该书以《内经》理论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建立了完整的针灸治疗体系。书中强调"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提出"上工治未病"的行医准则,对后世针灸学发展影响深远,至今仍是学习针灸的重要参考文献。



lao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