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尼教流行中国考


作者:(法)沙畹(E.Chavannes)著;冯承钧译述

出版时间:民国20.06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页数:92

相关书籍

天主教传行中国考
教练之参考 步兵炮
教练之参考 机关枪
中国政俗考略
中国雕板源流考
中华新韵
中国雕版源流考
流沙坠简遗文考释
民国丛书 第4编 9 哲学·宗教类 中国名学
两汉州制考 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庆祝论文集抽印本

简介

《摩尼教流行中国考》由沙畹原著、冯承钧译著,是一部深入探究摩尼教在中国传播历程的学术著作。

书中系统梳理了摩尼教传入中国的时间脉络,指出其在公元 694 年由拂多诞传入,这一时期唐朝的社会文化环境为其传播提供了一定条件。此后在 719 年、732 年等时间节点上,摩尼教的发展呈现出不同态势,如 732 年虽遭禁断,但仍在民间有一定影响,反映出其传播过程的曲折性。

详细阐述了摩尼教与政治的紧密关联。在唐朝,摩尼教借助回鹘的势力得以在一定范围内传播,如在回鹘可汗的支持下,于 768 年在长安、洛阳等地建立大云光明寺,其僧徒甚至可参与政治活动,与回鹘使者一同入朝,在政治舞台上扮演着独特角色。然而,随着回鹘势力的兴衰,摩尼教的命运也随之起伏。在 843 年,唐武宗时期因多种因素禁断摩尼教,这一政治举措对摩尼教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重大打击,使其发展陷入困境。

深入分析了摩尼教在不同地区的传播情况。在回鹘地区,摩尼教成为其重要宗教信仰,对回鹘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中原地区,虽历经波折,但在民间仍有一定信众,且与其他宗教如佛教、道教等相互影响,在教义、仪式等方面既有融合之处,也存在差异,如摩尼教的“明暗”观念与道教的某些思想有一定的相似性,在传播过程中呈现出独特的宗教生态。

本书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的考证与分析,为研究摩尼教在中国的传播历史、宗教融合现象以及与政治的互动关系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深刻的见解,对深入了解古代宗教文化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