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律例讲义


作者:(清)吉同钧著

出版时间:光绪34年

出版社:法部律学院

页数:146

相关书籍

大清律例增修统篆集成 22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卷1
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卷688-690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卷716-719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义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卷594-596
清史讲义 下
吴医汇讲 卷6-11
大清法律汇编

简介

《大清律例讲义》是由刘敦谨编写的法律教材,旨在讲解清朝的法律体系,特别是刑律部分。书中详细介绍了大清律例的各个方面,包括谋反、谋叛、盗贼、盗窃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书中首先介绍了谋反大逆的法律条文,指出这是明朝法律的内容,经过顺治三年增修和雍正六年删定后,处罚比唐朝法律更为严厉。谋反大逆被视为危害国家安全的重罪,各国对此类罪行均处以重刑。书中提到,清朝在处理谋反案件时,不仅对正犯处以极刑,还对亲属进行缘坐,但后来逐渐减轻刑罚,体现了法律的宽仁。

在谋叛方面,书中指出这是明朝法律的内容,经过雍正三年增定后,增加了对异姓人结盟的规定。书中详细列举了谋叛的不同情形及其处罚,强调了对外患罪的重视。书中还提到,清朝在处理谋叛案件时,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量刑,体现了法律的灵活性。

在盗贼方面,书中介绍了盗窃大祀神物、官物、陵树等不同物品的法律条文。书中指出,盗窃大祀神物的处罚最为严厉,而盗窃他人坟树和陵树的处罚相对较轻。书中还提到,清朝在处理盗窃案件时,会根据被盗物品的价值和性质进行量刑,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盗窃官文书、印信等方面的法律规定。书中指出,盗窃官文书和印信的处罚较重,体现了对国家机密的保护。书中还提到,清朝在处理此类案件时,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量刑,体现了法律的严谨性。

总体而言,《大清律例讲义》详细介绍了清朝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刑律部分。书中通过具体的法律条文和案例分析,展示了清朝法律的特点和适用情况。这本书对于研究清朝法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