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脉图考


作者:(清)陈惠畴著

页数:69

相关书籍

校正图注难经脉诀 卷1-4
针灸经穴图考
校正图注难经脉诀 卷1-2
奇经八脉考
图注难经脉诀全集
铜人经穴图考 全1册
图注难经脉诀
图注难经脉诀规正
真本易筋经
中西经星同异考

简介

《经脉图考》是清代光绪二十年(1894年)由浙江学者朱熙根据贵州黎氏重刻本影印刊行的中医典籍。原书板框宽115毫米、高185毫米,内容以经络学说为核心,系统梳理人体经脉循行、穴位分布及骨度尺寸等中医基础理论。书中收录内景图、骨度图、经脉循行图等插图,结合文字详述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的走向与功能,并附有经穴歌诀、取穴分寸法等实用内容,为研习中医者提供直观参考。

全书共分四卷,首卷着重考订人体内景结构,详述周身骨度名目与尺寸测量标准,辨析古今度量差异,辅以检骨格、验骨数等法医学内容。后三卷按十二经脉分章,每经独立成篇,包含循行经文、穴位图解、主病总歌及取穴分寸法,强调"治病必求其本"的诊疗理念。书中特别指出李时珍等前贤对带脉、阴蹻、阳维三脉论述的不足,试图通过分图立说厘清经脉流注规律。

此书由陈寿田(字惠畴)主撰,经黔中黎简堂中丞初刻,后因原版散佚,朱熙在渝城获旧本重刊。重刻序言揭示刊行初衷:纠正当时医家"逐末弃本"的流弊,倡导回归《灵枢》《素问》经典理论。书中融合解剖学观察与临床实践,将经络学说与天地自然观相贯通,体现"人身小天地"的中医整体思维,对清代晚期经络理论的系统化具有承启作用。

作为中医经脉学说的集成之作,《经脉图考》既保存了古代医学文献,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推动经络知识传播。其强调的"由外达内"诊断思路和"循经取穴"治疗原则,对现代中医临床仍具参考价值。书中对骨度分寸的标准化探索,亦为针灸取穴规范化奠定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