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理会参 上下
页数:95
《脉理会参》由康熙年间的余之庵所著,后经耿鉴庭整理影印。本书在中医脉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为医者提供了系统且实用的脉学知识。
书中首先阐述了脉学的基本理论,以浮、沉、迟、数四脉作为统领,进而详细剖析二十八种脉象,对每种脉象的形态、主病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 。比如浮脉法天,轻取可得,主病在表,有力为洪大,无力则为虚等;沉脉法地,象征着病在里,沉而有力为牢,主坚积等。这种对脉象的精准阐释,有助于医者在诊断过程中准确判断病情。
书中还深入探讨了脉诊与病症的关系,涉及多种病症的脉象表现,如妇人病脉、小儿病脉等 。针对妇人,提到“阴搏阳别谓之有子”等判断依据;对于小儿,指出以一指取脉,根据脉象变化判断疾病 。同时,对不同病症适宜和禁忌的脉象也进行了列举,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明确的参考。
此外,本书还涵盖了脉诊的方法、脉分部位与脏腑的对应关系,以及如何依据脉象判断生死等内容。例如,详细介绍了三部九候的诊脉方法,以及根据脉的“有神”与否来判断病情预后 。《脉理会参》是中医脉学的重要典籍,凝聚了古代医者的智慧和经验,对中医从业者深入学习脉学知识、提升临床诊断能力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在中医脉学传承中发挥着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