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潜志 下
作者:刘祁撰
出版社:上海进歩书局印行
页数:138
《归潜志》是一部十四卷的史书,由金末元初的刘祁所著。刘祁字京叔,山西浑源人,出身官宦家庭,自幼随祖父、父亲在金之南京开封府生活,结交了众多名官显宦与文人学士,积累了丰富的见闻。金亡后,他回到故乡,有感于昔日交往的皆为一代伟人,其言论事迹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皆具有劝诫借鉴的意义,不应就此湮没无闻,于是决定写作此书,希望能为后世修史提供参考。“归潜”本是他书室的名字,便以此作为书名。
这部著作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前十卷杂记刘祁昔日交游人物的言论与行迹,其中卷一至卷六是金代人物传记,记载了赵秉文、李纯甫、雷渊等一百多位金代著名文学家的事迹,是研究金代文学的重要资料;卷七至卷十杂记遗事,不仅有金代文人对诗、文的评论,涉及北宋苏轼、黄庭坚,南宋杨万里等,从中能窥探当时北方对南方文风的看法,还有刘祁对金代自明昌、承安以来至金末诗文风气演变的论述,以及党怀英、辛弃疾等人的轶事。卷十一《录大梁事》,详细记录了元兵包围开封的始末,当时开封被围,金兵屡败,执政者无计可施,末帝在宫中欲自缢、坠楼,城内百姓饿死无数,甚至出现人相食的惨状;卷十二《录崔立碑事》,专记金朝叛将崔立降蒙古及其被杀的过程,同卷的《辩亡》则以刘祁的亲身感受,深刻分析了金朝亡国的原因,指出金南渡后宰执无恢复之谋,上下苟安,近侍谄谀成风,宰执用人不当等官场腐败现象。最后卷十三、十四,多是刘祁发表个人感慨,并辑录了他人投赠的诗作,其中关于金玉与粮食在平日和危难时不同价值的论述,发人深省。
刘祁的写作态度十分严肃,秉持“所传不真及不见不闻者,皆不录”的原则,因此他的著作备受史家重视。元人修《金史》时,大量采用了《归潜志》的内容,如对金代兵制的批评、对金末近侍权重的批评、对南渡后宰执的批评等,以及李之纯、赵秉文、王郁等人的传记,都参考了刘祁的记载。而且,书中还有许多名句流传,如“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在文学方面也有不凡见解,如“唐以前诗在诗,至宋则多在长短句,今之诗在俗间俚曲”。
《归潜志》有多个版本流传,如《知不足斋丛书》本、《学海类编》本等,1983年中华书局刊行的崔文印点校本,为学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版本。这部书对于研究金代的历史、文学、政治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是了解金代社会风貌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