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围山丛谈 上


作者:蔡修撰

页数:148

相关书籍

铁围山丛谈 下
铁冷丛谈 6卷
逸梅丛谈 上
武侠丛谈 上 短篇小说
后山丛谈
朏盦客座谈话 上
畺村丛书 汉泉乐府至玉斗山人词
庶斋老学丛谈
1959年围棋对局选
白香山诗后集 新式标点 上

简介

《铁围山丛谈》是宋代极具影响力的一部文言轶事、琐谈类笔记,作者蔡绦,字约之,别号无为子、百衲居士,兴化仙游人,乃北宋宰相蔡京的第四子。蔡绦虽官位不高,但因身处北宋政治中心,又颇具文才,在学术、音乐等方面造诣颇深,深得蔡京宠爱。徽宗宣和六年,蔡京再起领三省,年老昏眊不能视事,大小事务皆由蔡绦决断,代父入奏,他也因此在当时炙手可热。然而,他的弄权行径引发朝臣公愤,还与兄长蔡攸矛盾加深,后被革去太子侍读一职。靖康元年,蔡京被革职贬往儋州,行至潭州去世,蔡绦则被流放至白州(今广西博白),并在此度过余生。

《铁围山丛谈》便是蔡绦流放白州时所作,因白州境内有铁围山,故以此为书名。该书自南宋高宗绍兴末年问世,流传至今已有八百五十余年。现存世版本众多,在分段、分卷上有两个系统,但差异不大,以中华书局整理点校的六卷本较为合理且通行。

全书共235节,内容丰富,涉及面极广,涵盖了从宋太祖建隆年间至宋高宗绍兴年间约二百年的朝廷掌故、宫闱秘闻、历史事件、人物轶事、诗词典故、文字书画、金石碑刻等诸多方面,堪称一部反映北宋时期中国社会各阶层生活状况的鲜活历史长卷。卷一多记政治方面内容,尤其是北宋君王事迹;卷二记叙国家礼仪制度、文化教育制度以及军事方面的掌故;卷三集中在朝廷异闻和朝臣逸事;卷四包含文化人物、事件及诸多异事,还涉及风俗民情、自然现象等;卷五记载僧道事迹和各地名产,从侧面反映北宋手工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卷六则主要记录各地名产、异宝及动植物特性,对了解北宋自然物产、手工艺水平有所帮助。

在众多宋代史料笔记中,《铁围山丛谈》占据重要地位,备受历代学者重视,常被后人征引。它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对研究宋代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书中所记朝廷典制故实,多为作者亲眼所见,详细可靠,如对《三经新义》作者的披露,以及对九玺源流、元圭形制、九鼎铸造等的记载。但由于蔡绦的特殊身份,该书立场饱受争议,存在有意文过饰非、为蔡京曲意回护的情况,歪曲史实、混淆视听的例子不少。不过,尽管存在个人恩怨之私,其史料价值仍不可否认,鲍廷博曾说“不当以人废言” 。随着对宋代历史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这本书的认识也日趋理性和客观,不断发掘其中的客观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