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古天文
作者:(日)新城新藏著;沈璇译
出版时间:1936.01
出版社:中华学艺社
页数:87
《中国上古天文》由新城新藏著、沈璿译,是一部深入探究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发展的学术著作。
书中详述了中国上古天文历法的演进历程。从远古的纯太阴历时代说起,东方的旬法与西方的周法各具特色,其根源与月相纪日的三分法、四分法紧密相连。在观象授时阶段,古人依靠观测参、大火、北斗等星辰来确定时节,这些星辰备受尊崇,成为东洋思想界的关键要素。周初采用二十八宿法,这是重要的观测手段,到春秋中叶,周髀观测法的运用使天文历法取得显著进步,逐渐步入历法时代,且春秋中叶后已近似采用十九年七闰法,战国时代初叶又向七十六年法发展。
书中还深入探讨了战国时期天文的繁荣,包括历法、纪年法的创新,五星运行观测、五行说创立、星经编纂、分野法始创等成就,有力地证明了此时期文化的自主性。太初历的制定更是古代天文历法的重大突破,尽管其相关研究存在争议,但无疑推动了天文历法的发展。
此外,作者对中国上古年代的推算进行了细致梳理,依据文献史料对传统观点加以修正,为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时间线索,使读者能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上古天文历法的发展脉络与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