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城沿革考


作者:王国良著

出版时间:1935

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页数:81

相关书籍

中国近代边疆沿革考
中国文学沿革一瞥
中国疆域沿革史
中国疆域沿革略
中国泉币沿革
中国货币沿革史
中国内阁制度的沿革
近代中国地理沿革志
唐长安大明宫
长沙发掘报告

简介

《中国长城沿革考》由王锡良著,本书围绕中国长城的发展演变展开深入探究,旨在梳理长城从起源到明清时期的历史脉络,分析各朝代修筑长城的背景、过程及相关地理信息。

在长城起源方面,作者指出在战争利器有限的古代,长城是重要的防御工事。各诸侯国为抵御北方胡族入侵以及在兼并战争中自保,纷纷修筑长城。其兴起并非因“废井田、开阡陌”,且早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像中山长城在武公时期就已存在。

书中按朝代顺序详细阐述长城的修筑历史。战国时期,齐、楚、魏、燕、赵、中山、秦等国均有长城建设。齐国长城西起平阴,东至黄海;楚国长城被称为方城,位于河南泌阳至湖北竹山一带;魏国长城分西、南长城,西长城在陕西境内,南长城在河南;燕国、赵国也分别有北长城和南长城。秦统一六国后,将各国长城连接并修缮,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东。

秦汉时期,西汉初期对长城进行小规模修缮,汉武帝时修筑外城;东汉初期因国内事务无暇顾及长城,后期为防匈奴侵扰重新修缮。南北朝时期,北魏、北齐、后周等政权都重视长城修筑,北魏在六镇以北大规模修建,北齐修筑范围更广,后周则对部分长城进行修缮。隋朝也多次修筑长城,以防御突厥等势力。

明代是长城修筑的重要时期,为防御北方侵扰,设立九边重镇分段防守。明代对长城的修缮工程众多,从建文年间到弘治、正德、嘉靖等时期,不断对长城进行加固、增修墩堡等。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九边各镇的位置、管辖范围和重要关隘等信息。通过本书,读者能全面了解中国长城的发展演变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