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七次下西洋年月考证
作者:金云铭著
出版时间:1937.12
出版社:协合大学图书馆
页数:48
《郑和七次下西洋年月考证》围绕郑和下西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其七次航行的年月进行了严谨且深入的考订,为郑和航海研究提供了关键的时间脉络。
作者金云铭广泛查阅《明史》《明实录》《瀛涯胜览》《星槎胜览》等诸多古籍资料,并以在长乐南山三塔寺发现的天妃灵应碑等重要文物记载为核心依据,对以往研究中的错讹予以纠正。经考证,郑和首次下西洋于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 年 7 月 11 日)奉诏出发,冬季乘东北风南下,途经占城等国,于永乐五年九月初二日(1407 年 9 月 21 日)返国,历时约二年余,期间在归途中擒获海盗陈祖义。
第二次航行在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 年 10 月 2 日)受命,冬底或翌年正月成行,遍历爪哇、古里、柯枝等国,于永乐七年夏间归国,耗时约一年零六七个月。此次研究纠正了因明史记载缺失导致的前人对其年月的错误判断。
第三次出使在永乐七年秋九月(1409 年),返国于永乐九年六月十六日(1411 年 6 月 16 日),行程约一年八个月有余,其间在锡兰山国生擒亚烈苦奈儿。
第四次于永乐十一年冬季出发,永乐十三年七月癸卯(1415 年 8 月 12 日)回国,用时约一年半,在苏门答腊成功追擒谋逆的苏干刺,并使满刺加王来朝。
第五次在永乐十五年秋间出发,永乐十七年七月庚申(1419 年 8 月 8 日)返京,往返约一年九个月,曾至忽鲁谟斯等国,各国纷纷进献奇珍异兽。
第六次于永乐十九年正月癸巳(1421 年 1 月 30 日)出使,永乐二十年八月壬寅(1422 年 9 月 3 日)还朝,约一年半时间,此次郑和或未亲至各国,仅至苏门答腊后分遣队伍前往。期间永乐二十二年因成祖驾崩、仁宗即位停止下西洋,此前郑和虽受命但未成行。
第七次在宣德六年十二月开洋,宣德八年七月六日抵京,往返耗时一年半有余,奉命前往忽鲁谟斯等十七国,有力地促进了中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