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荆公政事学说辑要


作者:南昌印记印刷所编

出版时间:1935

出版社:南昌印记印刷所

页数:409

相关书籍

侦探学要旨
王荆公
尚书的政治学说
中国学术源流
王阳明之生平及其学说
王荆公
说颐
王荆公年谱 上
说部精英丙寅花 第1集
王荆公年谱考略 6 卷1-2

简介

《王荆公政事学说辑要》围绕王安石变法及相关政事展开,是研究王安石政治生涯与思想的重要资料。

王安石,抚州临川人,学识渊博。宋仁宗时已崭露头角,神宗即位后,其政治生涯迎来重大转折。神宗求治心切,王安石应召入朝,任参知政事等要职,开启变法之路。

变法旨在富国强兵,举措众多。青苗法在青黄不接时为农民提供贷款,助其维持生产,但实施中出现强制借贷、利息负担等问题,引发争议;免役法让百姓出钱代役,虽减轻部分劳役负担,却因执行偏差致部分人负担加重;保甲法将农民组织起来训练,增强治安与国防力量,同时也改变了乡村社会结构;市易法限制富商垄断,稳定市场物价,却触动了大商人利益;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确定赋税,力求税负公平,然而执行中困难重重。

变法过程中,王安石与司马光等保守派产生激烈冲突。司马光反对变法,认为其扰民、增加财政负担且违背祖宗之法,王安石则力陈变法必要,主张破旧立新以解国家困境。朝堂之上,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致朝廷内部矛盾激化,政治局势复杂。

在地方推行时,各地因经济、社会结构差异,效果不同。部分地区初期经济有所发展、社会秩序改善;但有些地方因官员执行不当、地方势力抵制,出现社会动荡、民怨沸腾现象。

从历史影响看,变法虽未完全达成预期,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财政、军事和社会格局,其经验教训为后世政治经济改革提供了宝贵借鉴,成为中国古代改革史重要研究案例,持续引发学界对改革路径、方法及社会影响的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