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史
作者:霍衣仙著
出版时间:1936
出版社:北新书局
页数:154
《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史》由霍衣仙撰写,于中华民国廿五年(1936年)一月出版。该书探讨了中国经济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分析了历代政治社会背景对经济制度的影响。
书中指出,中国古代经济以农业为中心,经济来源主要依赖于田地的产出。随着文化的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增加,仅靠田赋收入已不足以维持国家开支,导致苛捐杂税的增加。工商业的发展使得税收结构发生变化,各种名目的捐税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秩序。
在货币制度方面,早期以物易物,后来逐渐采用金银和铜作为货币。然而,由于私人铸币的泛滥,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物价上涨,民生困苦。宋元时期滥发纸币,对社会造成了更大的危害,进一步动摇了国家的根基。
书中详细分析了从先秦到清代的经济制度变迁。先秦时期,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井田制是主要的土地制度。汉代是中国的大统一时代,农业被视为根本,但农民受到大地主和豪商的剥削,生活极为艰苦。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土地制度混乱,贫富差距加大。唐代虽然国威大振,但后期法制荡然无存,民生凋敝。
书中还讨论了历代税制的演变。先秦时期,税收较为简单,汉代实行名田制以限制土地兼并。宋代以后,税收种类繁多,人民负担沉重。明清时期,税收不断增加,国家政治无显著成就,人民生活困苦。
总体而言,本书通过对历代经济制度的分析,揭示了政治与经济的紧密联系,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制度的变迁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书中内容丰富,对理解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变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