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学说史
作者:(德)李卜克拉西(Wilhelm liebknecht),(苏)卢彬(Рубин)等著;孙寒冰,林一新译
出版时间:1933.05
出版社:黎明书局
页数:452
《价值学说史》是关于著名学科价值学说的历史,由LIEBKNECHT, RUBIN, BUKHARIN撰写,由林冰寒、孙寒冰等人翻译,1933年出版。书中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现象的核心问题——价值论。英国在19世纪中叶成为资本主义的主要国家,其经济发展具有广泛性和极端性。古典派政治经济学及其无限制工业竞争和自由贸易的学说在这一时期盛行。亚当·斯密是英国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人物,他在《国富论》中试图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各个方面,但其价值论仍带有残缺和不完整的性质。尽管如此,斯密的价值论在经济学中占据了中心位置,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对经济学家思想的影响。
书中提到,价值论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在于它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显著的经济现象,如工资、利润、利息和资本主义地租。斯密之后的经济学家,如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价值论,并将其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李嘉图的价值论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马克思通过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书中还讨论了马克思对价值本质和数量问题的贡献,认为马克思的价值论在质和量两方面都具有科学性。
书中批评了某些德国经济学家对价值论的忽视,认为这种忽视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误解。作者强调,价值论的发展是经济学发展的合理结果,不应被视为陈旧的谬误和无用的偏见。书中通过对历史上经济学家的批评分析,展示了价值论在经济学中的核心地位。作者指出,价值论不仅是经济学的基础,也是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现象的关键。通过对价值论的历史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机制和运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