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学论集


作者:中国书学研究会编;沈子善主编

出版时间:1948.09

出版社:正中书局

页数:153

相关书籍

潛斋医学丛书十四种 四科简效方乙集 丙集丁集 霍乱论 上、下
于右任先生书学论文集
国故学丛书 古史讨论集
史学丛书 初集 史表功比说/史记天宫书补目/楚汉诸侯疆域志/史汉骈枝/汉书人表考 7
史学丛书 第2集 魏书校勘记/新旧唐书互证 27
农学丛书 第1集 第5册
农学丛书 第1集 第1册
农学丛书 第1集 第19册
农学丛书 第1集 第16册
农学丛书 第1集 第14册

简介

《书学论集》详细探讨了中国清代书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文章首先回顾了中国书法的历史背景,指出晋唐时期书法达到了高峰,宋元以后书法风格虽有变化,但仍有不少佳作。清代书法在继承明代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文章指出,清代书法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草法的衰落、篆隶的兴盛以及碑学的兴起。草法的衰落与清代士风的严谨有关,而篆隶的兴盛则是因为清代学者重视考据,推崇古代文字。碑学的兴起则是由于清代学者对金石学的研究,使得碑刻书法重新受到重视。

文章还详细描述了清代书法家的成就和影响。董其昌的书风在康熙、乾隆时期广受欢迎,但其后逐渐受到批评。刘墉、翁方纲等人的书法在当时也颇负盛名。清代后期,碑学成为主流,邓石如、包世臣等人推动了碑学的发展。张裕钊、沈曾植等人的书法也表现出碑学的影响。

文章最后提到,清代书法的繁荣与当时的学术氛围密切相关。乾嘉时期的学术昌隆为书法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清代书法家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勇于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对清代书法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书法的发展脉络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