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学大纲
作者:江恒源著
出版时间:1944
出版社:大东书局
页数:182
《中国诗学大纲》由江恒源编著,成书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旨在为高级中学及师范学校的国文教学提供系统参考,同时兼顾个人自修之用。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诗学概论,从理论层面探讨诗歌的本质与流变;下编为历代诗作选文,通过经典作品展现诗歌发展的实际脉络。书中强调教学与阅读应“先下编而后上编”,通过具体作品感知诗歌魅力,再回归理论深化理解。
上编以七章篇幅系统论述诗歌的核心问题。首章界定“诗”与“歌”的异同,指出诗重文辞、歌重声律的本质差异,同时梳理诗与赋、乐、舞的关联。第二章剖析诗歌的“内容”与“外形”,强调诗歌以美的情感为核心,通过音韵、字数、修辞等形式外化。第三章聚焦《诗经》,探讨“六义”(风雅颂赋比兴)的内涵,分析风诗源于民间、雅颂出自贵族的创作背景,揭示其作为中国诗歌源头的地位。
下编选录古今经典诗作,按体裁与时代双重脉络编排,既展现诗歌类型特征,又凸显历史演变轨迹。书中特别关注诗与音乐的关系,辨析入乐之诗(如汉乐府)与文人独立创作的分野。后章延伸至词曲领域,梳理词源于隋唐燕乐、盛于两宋的历程,剖析元曲融合音乐与戏剧的特质,引用王国维“自然之境”评价其文学价值。最终以诗歌分类总表收束,勾勒从古体诗到新诗的千年脉络,体现对传统诗学体系的梳理与近代文学变革的思考。
全书立足传统诗学根基,融合现代文学观念,既注重理论建构,又强调作品实证,呈现出承前启后的学术视野。书中对民间歌谣的重视、对诗词曲流变的考辨,以及对元曲文学价值的重估,均为当时诗学研究注入新见,至今仍具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