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 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


作者:施昕更,浙江省立西博物馆著

出版时间:1938.06

出版社:浙江省教育厅

页数:46

相关书籍

科学研究论文汇编 中医治疗原发性视纲腊色素变性34例初步报告
费唐法官研究上海公共租界情形报告书 第1卷 上
万有文库第二集七百种大宋宣和遗事
万有文库第二集七百种河南程氏遗书 上中下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汇编
中国田野考古报告集 考古学专刊 丁种第六号 洛阳烧沟汉墓
广东虫害初步调查报告
河北考古报告选集
南京博物院集刊之一 南京附近考古报告 江宁湖熟史前遗址调查记
南京附近考古报告 1 江宁湖熟史前遗址调查记 2 邓府山古残墓清理记

简介

《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由施昕更著,是研究良渚文化的重要考古报告。

书中详述了良渚遗址的发现过程。1936 年作者在杭县北乡考察时,于良渚镇附近偶然发现黑陶片,受城子崖启发,经多次调查与试掘,确定其重要性。遗址分布于杭县第二区多地,如良渚横圩里、棋盘坟等,范围广但较分散,周边地形包含山脉、河流与平原,自然条件优越,古代文化在此孕育。

地层方面,文化层位于地下约二公尺处,受地质变迁影响,包含物复杂。其分为 A、B、C 三层,A 层为农耕土与漂白层;B 层有多种土质,含红烧土等,是汉代墓葬区;C 层为黑陶文化层,出土黑陶与石器,底部为灰白色粉泥土。各层遗物反映不同时期文化特征与变迁。

遗物研究是重点。黑陶与山东城子崖相比,有相似与独特之处,如装饰纹、颜色、原料、制法、器形等,可能稍晚于山东,制作精美。印纹陶片及素面陶片分布广,是吴越民族文化产物,其质料、印纹、制法、形制各具特点。石器种类繁多,分粗制与精制,有斧、锛、锤等,质料多为砂质岩,来源不一。此外还有玉器、少量铜器等,玉器为墓葬物,时代多在周汉之间。

结论部分强调良渚黑陶文化意义重大,证明浙江文化源远流长,冲击中国文化西来说,确定其与山东黑陶文化的传播关系及自身特色,提升浙江远古文化地位并提供年代依据,为研究中国东南沿海古代文化提供关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