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扁
作者:小配著
出版时间:1909.09
出版社:三光堂
页数:140
《大马扁》是清代吴趼人所著的政治讽刺小说,以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为主角,通过虚构与史实结合的叙事,揭露晚清维新运动的复杂性及康梁等人的政治投机面目。
小说开篇以康有为科举失意、伪造身份起家为线索,刻画其借“公羊学”包装理论,拉拢门徒博取名利的过程。如康氏自封“素王”,伪造与光绪帝密诏,利用保国会名义敛财,展现其善于投机钻营的性格。书中特别聚焦“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等历史事件,却以戏谑笔调揭示康梁等人理论的空洞——康氏主张的“新政”多为纸上谈兵,实际却沉迷权术,甚至试图借袁世凯兵力围园杀后,暴露其政治幼稚与投机本质。
人物塑造上,小说以漫画式手法勾勒群像:康有为表面标榜维新,实则贪慕虚荣、好色纵欲,常借“保皇”之名行敛财之实;梁启超作为门徒,初期盲目追随,后期对康氏行径有所质疑却难脱窠臼;袁世凯则首鼠两端,既与康氏虚与委蛇,最终又向荣禄告密,成为维新派失败的关键推手。此外,书中亦刻画光绪帝的懦弱、慈禧的权谋,以及守旧官僚的昏聩,展现晚清政局的多方博弈。
叙事上,小说融合滑稽与批判,如康氏在妓院谈“维新”、伪造密诏后仓皇逃亡等情节,既具戏剧张力,又暗含对改良派的辛辣讽刺。作者以“大马扁”为题,暗喻康梁等人如“扁”(骗)术惑众,揭露其借维新之名谋个人私利的本质。虽对历史人物有夸张演绎,但通过虚构情节折射出维新运动的局限与晚清士人阶层的思想困境,成为清末谴责小说中批判改良派的典型作品,兼具文学价值与历史认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