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金融史
作者:姚公振著
出版时间:1947.11
出版社:中国文化服务社
页数:376
《中国农业金融史》由姚公振所著,于1947年11月由中国文化服务社初版发行。本书旨在探讨中国农业金融的发展历程,对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和金融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书中首先阐述了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金融的孕育过程,分析了以往农业金融的需求、特征、形式与内容,指出其受政治影响大、形式多样且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接着,按照历史顺序,详细梳理了从先秦到民国时期农业金融的演变。先秦时期,随着农业变革,金融需求产生,出现了粟贷、高利贷等形式;两汉时期,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与金融关系密切,同时也存在土地兼并等问题;魏晋南北朝隋时期,社会动荡,典当、合会等金融形式开始出现;唐代实行均田制,但农民负担重,高利贷盛行,同时政府也采取了一些金融措施;宋代注重物贷放和金融法制,青苗钱制和社仓租在当时影响较大;元明时期,政府推行相关政策,农业金融设施不断发展;清代,农村经济衰落,出现了高利贷、山西票号等,同时政府也在努力推行一些金融措施,如举办垦殖贷款、力行积数仓储制度等。民国以来,农业金融经历了仿行外国制度、建立新型金融机构等发展阶段,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满足战争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农业金融不断调整和完善。
最后,作者对以往农业金融进行了检讨,分析了其制度和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农业金融的发展方向,强调要建立健全农业金融制度,加强农业与金融的合作,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