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
作者:吕振羽著
出版时间:1936.11
出版社:南京文心印刷社
页数:385
《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由吕振羽所著,是一部深入探究殷周时期社会形态的学术力作。
在经济结构方面,对劳动工具进行了细致考证,分析了新石器、金石器、青铜器等在当时的使用情况,探讨了殷代是否已使用铁以及青铜器所体现的生产力水平。研究表明,殷代青铜器制作技艺高超,其生产和使用反映了当时较高的生产力,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广泛应用,且部分青铜器还具有重要的宗教和礼仪功能。同时,书中详细阐述了殷周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与交通等经济形态的发展与演变。在农业上,涉及土地制度、农作物种植及生产关系等内容,如西周的井田制,分析了其在土地分配、农民劳动与赋税等方面的特点与实际运作;手工业方面,介绍了各类手工工艺及其分工,包括木工、皮革工、兵器制造等行业的发展状况;商业与交通领域,探讨了商品交换、货币形式以及交通路线对经济交流的促进作用,揭示了经济活动在殷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政治制度上,梳理了殷代国家形成的过程,从氏族社会末期的演变到国家的初步确立,阐述了其政治组织形式,如王位继承制度、贵族阶层的构成与职能等;西周时期则重点分析了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与衰落,包括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诸侯之间的等级秩序以及封建制度下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管理体系,展现了政治制度的变革对社会结构的深刻影响。
社会结构层面,剖析了殷周时期各阶层的构成,如贵族、自由民、奴隶等阶层的地位、权利与义务,以及阶层之间的流动与矛盾关系,揭示了社会阶层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
意识形态方面,探讨了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在殷周社会的发展状况及其与社会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如殷代的天命观、西周时期的宗法伦理思想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作用,以及文学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全面呈现了殷周时代丰富多样的社会文化内涵,为深入研究古代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