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宗教  ->   宗教  ->   道教

道教概说


作者:小柳司气太著

出版时间:民国19.10

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页数:92

相关书籍

道教概说
道教史概论
托氏宗教小说
性教育概论
俄罗斯历代名将概论
秘密隧道
日本历史概说
苦儿流浪记 教育小说 卷下 二集 第79编
小说概论
地道战 小说

简介

《道教概说》系统地阐述了道教的起源、发展、神学教理等多方面内容,是研究道教的重要著作。

在起源部分,详细剖析了中国古代宗教与民间信仰。古代宗教涵盖对天地、日月星辰、山川等自然神灵的崇拜,如天子祭天、诸侯祭地等仪式,以及占星术引发的对星神的信仰,像文昌星等,这些都为道教的产生奠定了信仰基础。民间信仰则包含鬼灵、灵魂、梦兆等观念,人们通过祭祀、占卜等行为趋吉避凶,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心理。

道教的发展历程丰富多样。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以老子思想为依托,通过符水治病、设置义舍等方式吸引信徒,成为早期道教的重要流派。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融合周易原理与炼丹术,葛洪的《抱朴子》则系统阐述了道教的神仙理论、炼丹方法及伦理观念,对道教理论体系的完善贡献巨大。南北朝时期,道教受佛教影响,在教理、仪式等方面不断发展,佛道论争频繁,同时出现了寇谦之的天师道等重要道派。唐宋以后,道教分派众多,如南宗、北宗等,在不同地区和阶层都有传播,且与政治联系紧密,部分皇帝尊崇道教,道士也常参与政治活动。

道教的神学及教理涵盖鬼神信仰、经典传承、修炼方术和伦理戒律等。其鬼神体系复杂,包括元始天尊、老君等重要神祇;经典如《道藏》内容丰富;修炼方术分为内丹、外丹、房中等,各具特色与方法;伦理戒律则规范着信徒的行为,强调道德修养与善恶报应,对社会文化和民众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