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辩学史


作者:郭湛波著

出版时间:1932.10

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页数:264

相关书籍

先秦辨学史
先秦学术思想史
汉文学史纲要
先秦经济思想史
上古秦汉文学史
先秦史
先秦经济史
先秦文化史
先秦政治思想史
先秦货币史

简介

《先秦辩学史》由郭洪波著,是一部深入探究先秦时期逻辑与辩论思想发展的学术佳作。

书中指出,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形名学起源于郑国,邓析是其关键开创者。在郑国特殊的社会环境下,封建制度瓦解,商业活跃,邓析的“两可”“无厚”等学说应运而生。“两可”说如对事物判断的多面性探讨,“无厚”说涉及对事物本质的逻辑分析,打破了传统观念,为形名学奠定基础。

惠施处于魏地,深受邓析影响,其学说是对自然现象与逻辑关系的深度思考。如“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等观点,展现了对世界本质的独特认知,体现出逻辑思维在自然科学领域的运用,拓宽了形名学的视野。

公孙龙在辩学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白马非马”“坚白论”等学说在概念、共相和个体关系等逻辑问题上见解深刻。“白马非马”从概念内涵与外延剖析,“坚白论”探讨物体属性与概念的联系,引发学界热烈讨论,推动辩学走向深入。

墨家辩学在《墨辩》中得以体现,包含丰富的知识论、辩论方法与逻辑规则。如“知”的分类涵盖亲知、闻知、说知,辩论方法有“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等,为辩论实践提供系统指导,丰富了先秦辩学的理论体系。

荀子生在辩学兴盛的战国末期,其名学融合儒家思想与辩学成果。一方面继承孔子正名的伦理政治传统,另一方面借鉴辩学逻辑思维,对先秦辩学进行批判性总结,使名学在新的高度上兼具伦理与逻辑双重意义,成为先秦辩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后世逻辑思想发展提供重要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