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 三中校志 1930-1982
页数:96
新乡市第三中学前身为私立静泉中学,由王静澜、郭泉林等人于1930年8月捐资创办,校名取自二人名字。建校初期以初中教育为主,1935年因全省会考成绩优异获教育厅资助。1949年新乡解放后,学校逐步接受政府领导,1951年改制为公立新乡市第二初级中学,后历经多次更名,1958年定名为新乡市第三中学。
解放前,学校贯彻国民政府“三民主义”教育宗旨,注重培养实用人才。解放后,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优先招收工农子女,改革教学方法,学习苏联教育经验。1957年后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推行勤工俭学,建立校办工厂与农场。1966至1976年受“文革”冲击,教学秩序混乱,1976年后逐步恢复,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学校注重教学改革,多次举办全市公开课,总结推广教学经验,发表多篇教研文章。体育方面坚持“两课两操两活动”,1981年成为河南省传统田径项目重点学校,培养出国际马拉松赛选手。勤工俭学成果突出,校办工厂总产值超246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
截至1982年,学校占地107亩,建筑面积超1万平方米,藏书1.6万余册,设34个班级,学生2137人,教职工153人。1977至1982年间,7次获全国、省、市级先进称号,包括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单位、勤工俭学模范单位等,教育部等四部委授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模范”奖状。
该校志系统记录了1930至1982年间办学历程,涵盖机构沿革、教育方针、师生状况及重大事件,体现了一所地方中学在时代变迁中的发展与贡献,为研究地方教育史提供了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