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屯田考 上下


作者:张君约著

出版时间:1939.06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页数:680

相关书籍

历代帝王年表 上下
历代屯垦研究 下
历代屯垦研究 下
历代史论 上册至下册
五代史记 卷71 中之下-下之上
历代石经考 3
历代日食考
历代诗话续编 庚溪诗话上-草堂诗话卷2
历代建元考
历代志下之灵训

简介

《历代屯田考》是一部系统研究中国历代屯田制度的重要学术著作。

书中详细梳理了从汉代至明代的屯田发展脉络。汉代,屯田初兴,汉武帝时在西域等地大规模推行,如在朔方、河西等地设置田官,开展军屯,既保障了边疆军事供给,又促进了当地经济开发,为巩固边防发挥了关键作用。三国时期,魏、蜀、吴皆重视屯田。曹魏在许下等地募民屯田,成效显著,使经济得以恢复,为军事斗争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蜀汉诸葛亮在汉中屯田,维持了军队粮草供应;东吴也有相应的屯田举措,增强了自身实力。

晋代及南北朝时期,屯田制度持续演变。晋朝在各地设置屯田官,不同政权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屯田策略,以应对战乱和经济困境。北魏道武帝开始在塞外屯田,后经各代发展,屯田在农业生产、军事保障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如薛虎子在徐州的屯田实践,有效改善了当地经济与军事储备状况。

隋唐时期,屯田进一步发展。唐朝在边疆及内地广泛屯田,如在西域、河西等地设置众多屯田机构,由宰相负责管理,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和军事需求,合理分配人力、物力,促进了边疆稳定与经济繁荣,府兵制下的士兵也参与屯田,实现了兵农合一。

宋元时期,屯田制度适应社会变革。宋代在边境和内地都有屯田安排,王安石变法时对屯田等制度进行改革尝试,招募弓箭手屯田等措施在军事防御和土地开垦上有一定成效;元朝疆域辽阔,在各地设置屯田,如在河南、河北、甘肃等地,根据不同民族和地域特点组织屯田,保障了军队供应,促进了民族融合与经济发展。

明代,朱元璋高度重视屯田,在全国多地设立军屯,规定了详细的屯田标准和管理办法,如每军授田数量及缴纳粮食标准等,使军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给自足,减轻了百姓负担,对明朝初期的稳定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