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屋手记


作者:陀司妥夫斯基著;耿济之译

出版时间:1949

出版社:开明书店

页数:330

相关书籍

不死日记
粤西得碑记
板桥杂记
妖像记 全1册
新华春梦记 第2卷
忠王李秀成自述手稿
平定粤寇纪略 附记卷1-4
丛书集成初编 晋书校勘记
越缦堂日记补 5
新游记汇刊续编 第2册 11 江苏游记

简介

《死屋手记》是一部描绘西伯利亚监狱生活的纪实文学作品。书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罪犯们在极端环境下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书中首先介绍了西伯利亚边区的一些小城,这些城市虽然人口不多,却充满了独特的文化和氛围。作者在这些城市中遇到了一位被流放的贵族亚历山大·彼得罗维奇·郭亮奇可夫。他因杀妻被判十年徒刑,后在流放地以教书为生。尽管他受过良好教育,却因与社会格格不入而显得孤独。作者对他的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了解了他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书中详细描述了监狱的环境和罪犯们的日常生活。监狱建立在堡垒边上,四周是高高的栅栏,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罪犯们在这里过着单调乏味的生活,每天进行点名和查验人数。监狱内的生活充满了压抑和无奈,许多罪犯在长期服刑后变得苍老和颓废。

作者还描绘了罪犯们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他们中有杀人犯、强盗、骗子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背景。尽管他们在社会中被视为罪犯,但在监狱中,他们努力适应并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群体文化。书中提到,罪犯们在监狱中发展了自己的技艺和职业,如皮鞋匠、裁缝和木匠等,显示出他们在困境中的生存能力。

总体而言,《死屋手记》通过对西伯利亚监狱生活的描写,揭示了罪犯们在极端环境下的心理和生活状态。书中不仅展现了他们的苦难,也反映了他们在困境中的坚韧和适应能力。这部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值得读者深入思考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