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常识


作者:徐敬修编辑

出版时间:1933

出版社:大东书局

页数:136

相关书籍

音韵常识
音韵学
中国音韵学概要
秧歌剧导演常识
音韵学通论 下
战斗常识 排连之应用战术
史学常识
厦门音系
文字音韵学论丛
国音新诗韵

简介

《音韵常识》是徐敬修所著的一本音韵学著作,它涵盖了丰富的音韵知识,为读者深入了解音韵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书中开篇便探讨了音韵学的起源,指出其与古代的歌谣、语言传承紧密相连。在古代,虽没有专门的韵书,但文字的音韵和谐在经典文献中已有体现,像《诗经》中的诗句就自然地遵循着一定的音韵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音韵学不断发展演变,历经多个阶段,受到地域、文化交流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时期和地区的语音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如北方音和南方音在发音、声调等方面各具特点。

在具体内容上,对双声叠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诸多实例展示其在古代人名、物名及经典语句中的广泛应用。例如,“仿佛”为双声词,“彷徨”为叠韵词,这些词语的运用不仅使语言富有节奏感,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人对语音美感的追求。

对于四声,详细梳理了其从古代的长短二声逐渐发展为平、上、去、入四声的过程,介绍了不同学者对四声的分类和界定方法,如沈约等学者的理论。四声在诗词格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规范了诗歌的韵律,使诗词在诵读时更具音乐性。

关于字母,系统地介绍了其分类体系,包括三十六字母等内容,还讲解了字母的发音部位和方法,如唇音、舌音、齿音等的发音特点,以及字母在反切法中的重要应用,帮助读者理解古代音韵的标注和拼读方式。

此外,书中还深入讲解了反切法,这是古代重要的注音方法。它通过两个字的相切来表示一个字的读音,上字取其声母,下字取其韵母和声调,详细的规则和大量的实例展示了反切法的具体操作和应用场景,使读者能够掌握这一古代的注音技巧。

同时,对韵书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从早期的韵书如《切韵》到后来的《广韵》等,介绍了它们的编撰背景、内容特点及在音韵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让读者清晰地了解韵书的演变及其对音韵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音韵常识》资料详实、论证严谨,是一本适合音韵学爱好者和研究者阅读的优秀书籍,有助于读者全面系统地掌握音韵学的基础知识和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