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之市舶司与市舶条例
作者:藤田丰八著;魏重庆译
出版时间:1936.1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页数:136
《宋代之市舶司与市舶条例》对宋代市舶司相关制度及海外贸易情况进行了详尽研究。
在市舶源流方面,其追溯至汉代,汉武帝时已有海外贸易活动,此后海上贸易不断发展,唐代市舶使逐渐兴起,至宋代市舶司制度得以完善。书中明确宋代以广州率先设立市舶司,随后杭州、明州、泉州等港口也相继设立,且详细梳理了各港口市舶司的设置沿革,如广州在不同时期的官职设置及职能转变,以及杭州、明州等地市舶司的迁移与复置过程,为了解宋代市舶机构的发展脉络提供了清晰线索。
市舶官制章节阐述了宋代市舶官的构成与职责。初期知州多兼任市舶使,同时有京朝官、三班内侍等参与管理,不同官员在市舶事务中发挥着不同作用,如负责货物监管、税收征收等。随着时间推移,官制不断变革,如元丰三年后转使兼提举市舶等变化,使市舶管理体系逐渐成熟,反映出宋代对海外贸易管理的日益重视与专业化趋势。
市舶条例部分是核心内容,涵盖诸多关键规定。在舶货管理上,明确了抽解制度,规定了不同货物的抽解比例,如珍珠、象等精细货物与粗色货物抽解比例各异,且抽解后货物的处置方式也有详细说明,部分上缴中央,部分由市舶司负责买卖;禁榷货物方面,列举了各类禁止民间私自交易的货物,如部分香料等,并阐述了政府对其管控与专卖的方式;贸易许可上,对海舶进出口许可证的颁发、商人出海贸易的担保及限制等作出严格规定,包括可贸易的地区、货物申报等内容,有效规范了海外贸易秩序,保障了国家在贸易中的利益与安全,对研究宋代经济与对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